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简介 一、人体解剖学标本陈列室简介 人体解剖学标本陈列室陈列着两件珍贵的标本: 一件是原南通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主任夏元贞教授的骨骼标本。夏元贞教授是一位爱国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在革命年代曾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前夕,他代理南通医院(今我校附属医院)院长时毅然团结和带领医护员工勇敢抵制了反动军队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他倾一切力量投入到人民卫生事业中,为我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初,夏元贞教授临终前留下遗言:我愿把我的遗体献给学校制成骨骼标本,继续为医学教育服务,好让莘莘学子抚摸着我的骨架走进医学的殿堂。他的事迹曾见诸于多家新闻媒体。 另一件心脏标本,是曾担任南通医学院院长(1958-1968)黄竺如教授的心脏。黄竺如教授曾留学日本,先后从事医学教育45年,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1975年病故时立下遗嘱把自己的心脏捐献给学院作为医学研究和教学之用。 今年6月我校图书馆副馆长、共产党员朱汉兰同志逝世后,也将她的心脏捐献给了学校用于教学和科研。 他们这种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被美誉为“精神再生”,将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也将永远激励着我校的广大教师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体解剖学标本陈列室还陈列着人体解剖学六大系统、塑化断层和部分胚胎标本。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室简介 我们系统解剖学实验能做到2人一组观察标本和模型。局部解剖学的实验课,在扩招和尸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保证每10人左右一具尸体(一个教室放6-8具尸体),给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简介 我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在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和耕耘下,于199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6年又再次先后被确定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江苏省重点学科。近几年来,特别是南通大学成立以来,我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在学校党政和学科带头人顾晓松教授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点;2004年依托学科的省重点实验室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2005年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2006年人体解剖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组织胚胎学课程被评为南通大学精品课程。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人员共计5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含5人再读);硕士学位的31人(含6人再读)。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学科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60余人,目前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3人(到11月时)、硕士研究生20多人。 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中枢神经发育与再生”以及“神经干细胞分化与调控”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科目前正在承担的国家、省、市各类课题共计32项,在研科研经费1200万元。其中国家“863” 和“973”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有11项,经费940余万元。近5年来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励6项;获得专利7项;转化科技成果2项;出版专著5部;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7本。近年来每年平均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左右。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简介 南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它主要承担医学形态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及法医学)的实验教学任务,是我校重要的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室之一。2000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组的评估。 本实验室目前由12人组成,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工人编制3人。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用房1400m2,其中,实验教室7个,共760m2,实验准备室380m2,显微镜室200m2。共能开出验证型,综合型实验100余项,同时也是相关学科教师进行科研的基地。在所属形态学科中现有省重点学科1个、校重点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省级I类优秀课程1个。担任实验教学人员40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1名。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多项省、部级教学和科研课题,获得了多项省级、市级科研成果。目前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年来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教学和科研论文50余篇。 近年来,为了提高医学形态学教学的质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新建了2个医学形态数码互动实验室,开设了《医学形态实验学》选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逐渐增加综合型、科研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同学们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医学形态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建立,不仅为医学形态学各学科的教学,而且为新增病理学专业教学和对外开放、培养大量合格的病理科临床医生,提供了先进的教学平台,成为我们实验室一个新的亮点。 医学机能学实验室简介 我校于1997年成立医学机能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承担医学类专业本科学生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每年开出实验50余个,每年完成1400名左右本科学生38000左右学时的教学任务。在2000年初该实验室以优良成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组的评估;2006年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的资助。实验室教师已发表了“建立医学机能学实验室 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使用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改进生理学实验教学”等多篇教学论文。实验室负责人副主编了《机能实验学》教科书,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在医学机能学实验室相关的学科中,现有省二类精品课程1个、省精品教材1部、校精品课程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校科技创新基地项目1个、校重点学科2个。 医学机能学实验室现有4个实验教学系统功能的学生专用教学实验室,每个教学实验室具有:① 微机化教学系统:实验室每间均配置10套功能强大的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完成医学类本科学生大部分的机能学实验教学,并可以实现多任务并行、网络资源共享,实验资料可以直接导入Word, Excel, PowerPoint进行处理,实验室智能化、快捷方便的微机化教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 ② 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各实验室连成局域网,并与学校的校园网连接。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终端同步看到并听到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计算机能监看所有学生的操作,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机能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此外,大量的教学图片、教学视频音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软件、机能学实验指导光盘和虚拟实验光盘、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灌输给学生,以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③ 人体机能实验教学系统:实验室还配备有人体实验器材,学生通过人体机能学实验,可检测或记录血压、心率、肺功能、视觉和听觉功能等,加深学生对人体机能的理解,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他们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提供机会。④ 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每间实验室配备机能学虚拟实验,在计算机系统中运用各种虚拟实验器械和设备,对“实验动物或标本”进行虚拟操作,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起到学习训练的作用。由于虚拟实验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实施实验,且具有智能性、仿真性、形象性、趣味性的特点,因而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不受试验动物、试剂的制约,使学生在预习、复习或拓展训练时比实时实验有更大的优越性,因而可更好地实施开放实验。 生命化学实验室简介 生命化学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现为南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下属的独立分室。主要承担医学各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现有专职人员5名,副教授1个,中级职称2个,助教1个,高级技工1个。兼职教师9名,其中高级职称6名,讲师、助教3名。 实验室总使用面积共有416 m2。有4间教学实验室,1间试剂准备室,另有仪器室及生化试剂室等。(自南通大学成立后,医学化学实验已划分到化学化工学院,设备资产及教学面积也相应划拨。) |